东南大学

2021-06-06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科技快览

    摘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宁召开5月20日,由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许威和王东明担任负责人、紫金山实验室

  • 我校承办第五届中国系统科学大会

    摘要:陈红明摄本报讯5月21日至23日,由我校承办的第五届中国系统科学大会(CSSC2021)在南京召开。我国著名系统控制专家

  • 我校举办3D打印混凝土材料与结构国际会议

    摘要:本报讯 5月15日至16日,由东南大学与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CCPA)共同主办的“3D打印混凝土材料与结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技快览

   期次:第1456期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宁召开

5月20日,由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许威和王东明担任负责人、紫金山实验室和东南大学分别作为牵头单位的两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南京紫金山实验室召开,标志着两个项目正式进入全面实施和执行阶段。

科技部高新技术司副司长梅建平、高技术发展中心信息处处长傅耀威,副校长丁辉,紫金山实验室副主任冯记春,科技部专项总体组、项目顾问专家组相关人员,以及来自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和中国移动、华为、中兴通讯等单位的领导、课题负责人、课题骨干、项目管理人员等近百人出席了会议。

丁辉介绍了学校在项目相关研究领域扎实的科研基础。他表示将全方位支持项目开展,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取得突出成果。冯记春对项目启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对项目的启动筹备工作表示肯定,表示紫金山实验室会大力支持项目的顺利开展,促进项目规范、有序、健康实施。

梅建平希望项目成员单位精诚合作,群策群力,共同推动项目顺利完成。傅耀威围绕重点专项相关过程管理要求,介绍了专项总体情况、过程管理规范和流程、实施方案编制要求、管理经验和项目实施中的常见问题等。

冯记春代表项目牵头单位向项目专家们颁发了聘书。许威和王东明分别报告了各自负责项目的实施方案。专家组通过质询讨论形成评估意见,认为项目实施方案与项目任务书要求一致,项目阶段目标和分工明确,技术路线和计划安排基本合理,实施方案合理可行,一致同意通过项目的实施方案论证。 (严长志)

东南大学 “重大疾病智慧诊疗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喜获立项

日前,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发布了2021年度新建“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立项通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申报的“重大疾病智慧诊疗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通过评审,获批立项建设。该引智基地将依托医工学科交叉支撑平台、临床转化平台和生物资源库和大数据中心三个交叉学科创新平台,以重大疾病为主线,优势技术为支撑,交叉融合,应用新开发的仪器和诊断技术,研究制定针对重大疾病的智慧诊疗临床解决方案。

在“强势工科、优势理科、精品文科、特色医科”的学科布局下,学校设立了“卓越引智计划”,“重大疾病智慧诊疗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是获批“卓越引智计划”的第一批项目,也是学校第一家医学领域的引智基地。 (马静吉 王 晨)

娄永兵教授团队在半导体等离子激元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化学化工学院娄永兵教授团队在半导体等离子激元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 “Cu-Sb-STernarySemiconductorNanoparticlePlasmonics”为题,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NanoLetters》上。

具有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ocalizedSurfacePlasmonResonance,LSPR)效应的金属金和银纳米材料一直是纳米领域的研究热点。英国化学家法拉第(Faraday)于160多年前发表了有关金属纳米材料 (即胶体金)的合成和光学性质的第一篇科学报道。在2009年之前,几乎所有的等离子体工作都是基于贵金属铜、银和金进行的。直到2009年,上海交通大学赵一新、东南大学娄永兵和美国凯斯西储大学ClemensBurda等人通过开创性的理论预测和实验,首次证实了半导体纳米材料也具有局域表面等离子激元性质,这一发现打破了之前人们对于等离子体只能局限在金属纳米材料中的固有认识,将其扩展到了半导体纳米材料中。自此,半导体等离子激元研究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相继的,其他类型的半导体纳米晶如WOx,MoOx等也被证实具有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性质。

此次是娄永兵、赵一新和 ClemensBurda的再次合作报道,提供了一种更加广泛、更加精细的实现三元半导体等离子激元的调谐方法,为开辟具有宽光谱特征的等离子激元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本论文第一作者为化学化工学院博士生刘国宁,通讯作者为东南大学娄永兵、上海交通大学赵一新和美国凯斯西储大学ClemensBurda。东南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该项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等学校和凯斯西储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等基金的资助。 (化 萱)

李全教授团队在可修复、可编辑的液晶弹性体材料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智能材料研究院、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李全团队在可修复、可编辑的液晶弹性体材料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 相 关 研 究 成 果 以 “HealableandRearrangeableNetworksofLiquidCrystalElastomersEnabledbyDiselenideBonds”为题,在线发表于化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Angew.Chem.Int.Ed.(《德国应用化学》)上。同时,该论文被评审专家一致认为是该领域内的“HighlyImportantPaper”,仅有不到10%的论文能够获得如此积极的评价。

液晶弹性体材料在人工肌肉、智能软器件、软机器人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该团队设计了一种含有动态硒硒键的液晶弹性体网络,制备了既能够进行双模式编程 (可见光照射或者温和的热处理条件),又能够不借助任何辅助剂实现自由的组装和集成的智能液晶驱动器件。二硒键的交换反应赋予液晶弹性体自焊接的性质。研究者无须使用任何辅助剂,在温和的温度下,将各液晶弹性体部件组装成各种形状的软驱动器件。通过对液晶基元的排列进行编程并控制部件的组合方式,可以使该器件能够在外源热场的控制下执行复杂的动作。同时,该液晶弹性体即使被切成碎片,也能够在不添加任何辅助剂的情况下直接在120oC下热退火完成自修复。

本文的第一作者是东南大学博士生陈凌,李全院士、杨洪教授和青年教师黄帅为共同通讯作者。东南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该项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 (黄帅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