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22-05-22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奋斗成就梦想创新引领未来---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独立办学30周年庆献辞

   期次:第1477期   作者:院党委书记 王 军 副院长(主持工作) 刘澄玉

(上接一版)作为立院之本。近年来学院紧紧围绕学校“人才年”主题,以优化和提升师资队伍结构与水平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引育并举,为优秀师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环境,提升教师的成就感、归属感、幸福感。回望过去,查礼冠、万德钧、黄惟一、翟羽健、王明峰、周百令等前辈开疆拓土、笔耕不倦;放眼今朝,张为公、宋爱国、王庆、徐晓苏等中流砥柱克弘丕业、拓新继往。随着越来越多教师的加入与成长,学院师资力量日益壮大,“遥操作机器人技术”教师团队成功入选第二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为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又一丰碑。怀瑾握瑜,风禾尽起,面向“十四五”,学院将牢固树立“人才第一资源”理念,带领全体教师团结奋进、再创辉煌。

 

投我木瓜,报以琼琚 学院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与多所国外知名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先后参加了丁肇中教授领导的国际重大合作项目 “阿尔法磁谱仪-C”、中欧国际合作项目“伽利略卫星导航技术”等重要研究任务。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特别是新冠疫情下,高校间交流合作面临严峻挑战,学院积极开拓,2年来先后建立了与多伦多大学、昆山-杜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合作,突破固化思维,丰富线上手段,创新交流形式,努力建设多层次、全方位、跨时空的国际合作新形态,为更加开放、更担责任、更具引领、更有韧性的大学国际化建设增砖添瓦。

 

诚朴勤毅,行健不息 自学院学科专业初创以来,仪科人秉承“诚、朴、勤、毅”之精神品格,不断进取,勇担使命,行健不息。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东大仪科人始终把服务国家需求放在第一位,为国请命,初心如磐,为我国机器人事业发端、导航事业开拓作出了重要贡献,此谓之“诚国”。论语言: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朴实是仪家人流淌在血液中的特质,成绩面前不张扬、困难来临不退缩,不浮夸、不菲薄,为人君子,此谓之“朴己”。古诗云:业精于勤,行成于思。从查礼冠先生带领团队几天内完成中国第一台机器人设计,到周百令老师实验室奋战数天突破罗经精度指标,勤奋是“仪家人”做事的态度,此谓之“勤事”。诗经语:路阻且长,荀子道:行则将至。从永不停转的陀螺身上,“仪家人”看到了自己“专注”“坚持不懈”的影子,即使遇到再大困难也会充满信心,始终相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此谓之“毅行”。在东大“止于至善”精神熏陶下,“诚、朴、勤、毅”成为东大仪科人鲜活的精神品格。

 

大方无隅,大声音希 学院源自服务海洋国防之“陀螺红色基因”,赓续面向国家战略之“空天报国梦想”,夯实支撑社会发展之“大国重器精神”。几代人踔厉奋发、争先进位,三十载云程发轫、逐梦一流。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仪器科学已成为国家综合国力标志之一,高端设备是当前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围绕高端设备研发,发达国家已基本形成“理论创新、技术突破、产业升级”联动式战略布局,并依靠其雄厚的科技储备与完整的科技生态,垄断了全球高端仪器市场,并在核心领域建立起技术壁垒,在关键“卡脖子”方面对中国技术封锁升级。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已经建立起相对完整的仪器科学发展体系,但目前整体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足,高端仪器严重依赖进口。围绕“四个面向”,提升仪器学科自主创新能力,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也成为东大仪科人砥砺前行的动力和方向。当今世界风云际会,东大仪科人居安思危、心系祖国、胸怀天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自立、自强、自主、自信之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必将绽放光芒。

 

百廿东大,卅载仪科,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奋斗成就梦想,创新引领未来。面对两个百年交汇的历史发展机遇期和日趋复杂多变的国际发展新格局,学院深刻认识到在新型传感理论突破、核心部件研发、高端师资引育、领军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不足,同时也深刻认识到仪器学科发展所承载的“大国重器”使命。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学院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论述精神,秉承东南大学“以科学名世、以人才报国”的办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为导向,改革创新,为早日把“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学科而努力奋斗,为党的“二十大”献礼!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