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24-03-30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词颂江以诗宴春———“诗歌里的长江”诗文分享会在东南大学举办尤昕馨

   期次:第1519期   


近日,在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下,《青春》杂志社邀请了来自全国的著名诗人吉狄马加、陈先发、霍俊明、胡弦,以及在网络上颇具影响力的青年诗人周自横、曹韵、莫子白、曹缦兮等,共同参与“诗歌里的长江”采风创作活动。3月22日,诗人们参观了燕子矶、五马渡、中山码头、长江大桥、浦口火车站等南京长江沿岸具有代表性的文旅景点。采风活动后,诗人们和数百名青年学子相聚在春意盎然的我校四牌楼校园,共同分享“诗歌里的长江”。本场活动由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和东南大学共同主办,由《青春》杂志社、东南大学团委承办,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夏军和校党委宣传部部长顾永红出席致辞。

 

在诗文分享会上,陈先发深情抒发了对于长江的热爱,并表示,长江对中华文明有着无与伦比的滋养和哺育,诗人们从滔滔江水中获得了绵绵不绝的灵感,创作出动人诗篇。吉狄马加对“诗国南京”同样有着别样情怀,他说:“长江的历史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流动的中国诗歌史。”周自横、曹韵等青年诗人也和同学们分享他们与长江密不可分的诗歌创作与成长,鼓励大家走近长江、体味长江,用心感受诗歌的跳动,执笔记录长江的青春。

 

那些关于长江的诗词在风中、雨中,承载着特定的时代记忆,凝萃着人文情感:或雄姿英发、指点江山,或感慨韶光易逝、壮志难酬,或赞咏长江之磅礴、无奈生命之短暂……长江的浪,在人世间走过无数轮回,吟诵着文人墨客的爱恨嗔痴;那水啊,跨 越 千 年 时间,缓缓诉说着长江的浩荡宽广于源远流长。岁月奔驰,在 四 牌 楼 校区,我们于“诗歌里的长江”中相会,捧一卷诗书,诗词作舟,以词颂江,以诗宴春。

 

东南大学素有“学府圣地”和“东南学府第一流”的美誉,自1902年建校以来,始终践行传承创新文化的庄严使命。120多年的办学历程,长江文化精神已深深植根于东南大学的文脉之中,在东南大学的四牌楼校区,徐悲鸿、傅抱石、张大千、闻一多、巴金、宗白华等众多文学艺术大师曾在这里笔耕不辍、薪继火传。这里曾是中国科学社的大本营,是学衡派的诞生地,也是中国格律诗词的发源地。长江哺育着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听诗、读诗、写诗,我们赞叹自然的奇妙、感受生命的璀璨,我们与自强不息的前辈们血肉相连、精神赓续。

 

沉重的冰层不能阻滞长江之水的奔腾,灿烂的花瓣会随着初春的暖阳飘然而至,诗人们雅致的诗词,在生命的鸣奏下化为铿锵的高歌,构筑起狂风亦无法倾圮的桅杆,我们倾听着春潮涌动,坚定着崎岖峥嵘亦无法阻挠的步伐,希冀在时代的长征中也留下你我的青春诗篇。而今天,参与分享会的东大学子也在诗人们的带领下,透过这一江春水,将诗词作为媒介,感受悲欢离合、时代巨变,穿越千年的时光,听着声声浪起,追寻世纪的回响,汲取走向未来的力量。

 

以词颂江,以诗宴春。本次“诗歌里的长江”诗文分享会在东南大学成功举办,透过诗歌的光芒,讴歌新时代,书写长江璀璨的文明,点燃大家对南京这座城市的热爱和人文情怀,不仅为推进南京 “世界文学之都”建设融入城市文化生活注入新的动能,也将有效引领和激励东大师生更好传承弘扬长江文化,感受长江精神,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智慧、东大力量。

 

同学感想:

 

本次“诗歌里的长江”分享会不仅让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南京深厚的文学底蕴,也让我震撼于长江之水的磅礴壮阔、源远流长。在诗人们分享的长江诗歌中,我体会到了各种人生滋味,但贯穿始终的,是对于长江母亲的深深依恋、感激与濡慕之情。当诗人周自横分享在南京求学时在长江采风的经历时,我感受到了青年蓬勃的力量,我们作为新生力量,不仅应当汲取中华的文脉滋养,也要奋发自强,在神州大地上留下属于我们的青春之声。 ———林同学

 

“浩浩长江,万古流芳。出山入海,日月同光。赋以咏之,慨当以慷。”我非常有幸聆听了“诗歌里的长江”东南大学诗文分享会,一篇篇饱含深情的诗歌,不仅描绘出长江的波澜壮阔,更展现出我们对其深沉热爱。这次讲座让我们有机会与名师大家近距离交流,也让我更深刻地体味到南京这座古城地人文底蕴,在课余之时,我们真的应该多到江边走走,感受生命之水的壮阔,感受诗歌的生生不息。 ———顾同学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