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月的九龙湖校区,清和风里绿荫初,草长春莺自映階。4月23日下午,后勤工会与能源与环境学院工会联合举办了“与植物对话的一天”科普游学主题活动。袁旸洋老师又来到九龙湖校区梅园,带领同学们沿着预定好的路线,开启了一段与植物的亲密对话之旅。活动旨在增强师生对植物的认知,激发师生对校园和自然环境的热爱,在实践中探索与感悟生态的魅力。
东南大学梅园以“梅”为主题,通过撮山理水,营构地形空间,达到传统园林与校园环境的和谐相融。梅园内景观以意境取胜,注重塑造韵味,处处浸润着雅致的美。与四牌楼校区“悠久厚重的历史感”相比,梅园的古朴幽静在这个年轻活力的九龙湖校区里分外突出,别有风味。
香海堂与香雪轩之名,正是取自“遥看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雅致意境。香海堂临芳馨池而建,周围步道上点缀着梅花的图案,映衬着止于至善、芳馨天下的千古佳境。周围的疏影廊、小飞虹等几处造景,片植取其清,孤植取其古,盆植取其奇。正值人间四月,早已不是赏梅的季节,但是意境依旧,正如梅花所象征的高洁坚韧的品格持续浸染校园。袁老师介绍,这里所种植物均是江南园林中最受欢迎的品种,有虎丘晚粉、大宫粉、扣瓣大红、单瓣早白梅、金钱绿萼、黄金鹤等珍稀梅品种,只是花期不同,多选择低矮的花境及地被搭配布局,这也是为了更好地烘托梅园的氛围,突出“梅花”这一主角。现场师生面对陌生而美丽的植物感到无比好奇,未待袁老师讲解,大家纷纷掏出手机争相识图抢答,好不热闹!老师补充介绍,若待梅花盛开,这里便宛如一片偌大的“香雪海”,香气馥郁,沁人心脾,随门前一汪活水,筑牢浅沙,润泽东南。
踏过香海堂,步履不停,师生们来到印象梅庵。粗看印象梅庵外表,可见其整体建筑设计源于梅庵,飞檐生花、楼阁绘彩;精雕细琢,余韵悠长。细细鉴赏周围花木,看到脚下的石板将空间划分为不规则的六边形,象征着春意的绿草从缝隙中顽强生长出来;又看到门口伫立着一棵傲松,冥然兀坐,终日弥望参差烟树,见证无数江南帘幕。旁边的绿道上长着几株鸡爪槭,虽不像造景那般张扬,却格外坚韧向上,显得真挚而赤诚。师生们沉浸在这古朴而厚重的氛围中,在与古松的无声对话里,加深了对匾额上“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理解。
玉兰花、郁金香、紫叶李、二月兰、海棠花,山茶花……沿途,袁老师详细讲解了不同科属花卉的生长特点、形态差异以及它们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师生们听得入迷,不时驻足细赏,拍照记录,热烈互动。宜两亭下,目光沿梅树和石子路向前,路缘栽种宿根花卉,阶尽隐香处,翩然雪海间,勾勒出这一方小小天地的闲情逸致。袁老师说:“四牌楼有六朝松、有梧桐大道,是历史的痕迹,有浓郁的成熟稳重的味道;而九龙湖,有星星点点的花丛,有广阔的大草坪,有青春与古韵融汇交融的感受。”
较于四牌楼“识牌区花木,知校园古今”的沉浸式党课活动带来的厚重文化体验,梅园内的丰富植物种类为本次活动增添了更多科普元素,使得本次游学活动成为一场集知识学习、自然欣赏与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盛宴。中午的太阳并不温柔,众人开心的笑容却始自内心。
活动的最后,主办方为参与活动的师生赠送绿植。赠送的绿植多为彩色应季花朵和多肉盆栽,既便利养护,又起到美化装饰的作用。袁老师希望各位师生在学习之余,能走出办公室、教室与宿舍,在漫步校园的过程中体会大自然的美好,感受植物的香气和能量,让那些封存在流年中的绿意春色,浮出扉页,煽动情思,生灵活现起来。
和风习习,芳华人间。人间四月,苍旻遐迩,在世间万物竞生的一瞬,愿你我共同分享校园内热烈跃动的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