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导航
- 建立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学习与研究一体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 1.成果简介及解决的主要教学问题(1)学术带头人领衔建设了一批融入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优质课程资源。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5
- 开放·交叉·融合-以设计创新为核心的建筑学专业本科教学新体系
摘要: 1.成果简介及解决的主要教学问题在设计创新能力培养日益成为21世纪国际工程教育的核心和中国当代社会对建筑学专业人才职
- 自动化学科(专业)知识与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 1.成果简介及解决的主要教学问题1995年,多个原行业性的自动化类专业合并为“自动化专业”,同时多个行业性专业改名“



自动化学科(专业)知识与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期次:第1098期
1.成果简介及解决的主要教学问题1995年,多个原行业性的自动化类专业合并为“自动化专业”,同时多个行业性专业改名“××及其自动化”。面对新的专业设置格局,如何办好自动化专业,办出特色,急需理论指引。为此组织团队开始本项挑战性的教学研究。10余年来,在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两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
⑴历时7年,解决了长期困扰国内自动化专业发展的根本问题———缺乏专业知识结构和体系的系统归纳,构建出针对不同培养目标的三种类型的知识与课程体系,出版教学研究专著《自动化科学技术学科的内容、地位与体系》,为专业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得到了自动化领域学术与教育界的高度评价与广泛认同。同时为解决新生专业入门教育的教学内容与教材问题,出版国内首部系统介绍自动化学科与专业的教材《自动化学科概论》。
⑵在理论指导下,10年分3阶段改革实践,确定了我校自动化专业按信息控制类知识与课程体系办学的总体思路,创新制订与实施了按知识与课程体系构建的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的知识更系统全面,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国内同行广为参考。
⑶针对工程教育薄弱、学生动手能力差等问题,从96年始,对实践教学进行两轮彻底改革,构建了极具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了国内领先的自动化实验基地,培养一批批实践与动手能力强、有创新潜力的专业人才。
鉴定评价为:本项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国内领先,意义重大,创新突出,理论与实践成果丰硕,应用与示范效果显著。
2.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⑴为构建出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清晰的知识体系,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首先深入研究自动化及与工业化、信息化的关系,明确自动化学科/专业在科学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从而确定构筑知识体系的各部分知识。进而通过深入分析各部分知识的核心内容、概念,找出其内在、本质联系,开创性地建立了核心层各知识域与自动化各基本环节的一一对应关系,创造性地总结出了表述准确又一目了然的学科知识结构和体系图。
⑵基于自动化专业是由多个行业性的自动化类专业(被控对象有显著差别)合并而成的背景,根据被控对象的不同物理、数学形态(从实际的工程对象到抽象的模型),将自动化研究划分为三种不同类型,对应自动化专业教育,形成实体控制、信息控制与模型控制三种类型的知识与课程体系。
⑶遵循边研究、边改革实践(验证理论体系是否科学合理)的原则,1995年以来,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3次大的改革与调整:①95方案,按一级学科拓宽专业面;②99方案,按通识自动化理顺知识结构;③2003方案,按知识与课程体系整合和优化课程。并重点建设了微机系统与接口、检测技术等多门国家、省精品课程及教材。
⑷为了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动手能力,分别与1995、1999、2003人才培养方案相适应,对实践教学进行了两轮全面改革:①1996—2000年,专业基础课实践教学改革(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分开设课,增加实践教学内容与学时)与基地(计算机硬件实验中心和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建设;②2000—2006年,专业课实践教学改革(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增加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与基地(自动化实验中心)建设。
3.成果的创新点⑴在深入剖析学科核心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创新构建出自动化学科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清晰的知识体系,出版教学研究专著《自动化科学技术学科的内容、地位与体系》,在国内外首次系统地论述自动化学科的知识结构与知识体系,创新突出,影响巨大;⑵在国内外首次系统地论述自动化专业的知识体系,率先总结构建出针对不同培养目标、适合于不同高校自动化专业的三种类型的知识与课程体系,出版国内首本系统介绍自动化学科与专业及其知识与课程体系的教材《自动化学科概论》,并倡导对新生进行专业入门教育的教育理念,同样创新突出,影响很大;⑶在理论指导下,创新地制订出以信息控制为主线、按知识与课程体系构建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国内率先实施,领跑国内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改革,并建设了国内领先的“微机系统与接口”国家精品课程;⑷与人才培养方案相适应,创新地构建出系列化、极具特色的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了国内领先、产生很大影响的计算机硬件应用和自动化教学实验基地;⑸在长期的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中,在国家教学名师带领下,汇聚和建设了一支具有创新与奉献精神的国家级教学团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