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6日,我校电子管厂周围一夜之间突然出现了几十个巨大的木箱,它们或矗立于大礼堂门前、或沿大礼堂至中心楼、五五楼及金陵院之间的几条道路一溜排开,场面非常壮观。置于附近各个路口的告示牌“各种车辆禁止通行”十分醒目,更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细心人可以从每个木箱上标注的字样和图片看出,这批货物是来自荷兰的平板显示工艺设备。
早在2003年10月,鉴于与东南大学显示技术研究中心(即东飞中心,以下简称显示中心)十年来的成功合作,荷兰LG.PhilipsDisplays公司在放弃平板显示技术研发战略的背景下,决定将其价值8000万元人民币的一批平板显示工艺设备无偿赠送给东南大学。这一举措,对于承担着国家“863”荫罩式等离子体显示器研制项目和国家“973”碳纳米管场发射显示器研制项目的显示中心来说,无疑是)中送炭,必将对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显示中心立即请示学校和国家科技部。面对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国家科技部有关领导及我校胡凌云书记、顾冠群校长迅速做出决策:同意接收!
为了迎接这批设备的到来,显示中心在王保平主任的带领下,群策群力,用了半年时间完成了大量前期工作。7月11日,全部设备从荷兰启程,并于7月23日如期抵达南京港。
此时,正值暑假,又遇摄氏36度以上的持续高温,然而,显示中心的人员一天也没有休息。中心主任王保平教授清楚肩负的责任,在紧张处理各项事务的繁忙之余,工程的每一个环节、每一点进程,无不倾注了他极大的心血。在他的精心安排下,显示中心上上下下团结一心,各司其职,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张晓兵教授为多方谈判及总体组织工作绞尽脑汁,费尽口舌;张浩康老师负责超净室的筹建及设备的布置,几个月的辛苦令他体重减轻了十多斤,人变得又黑又瘦;郑姚生老师为设备的通关手续忙碌、奔波……。还有电子工程系办公室赵世民主任熏他在电子管厂改造工程中功不可没。在电子管厂水电增容、辅机房施工、厂房清空、设备通道施工等过程中,困难重重,矛盾重重。赵主任顶着巨大的压力,关键时刻总是挺身而出,勇担责任,任劳任怨熏进行多方面的协调、疏通,使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就这样,大家顶烈日、战酷暑,与时间赛跑,使一系列准备工作得以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地进行。
8月5日,是迎接设备进校的第一天。按规定,运输车辆晚上十点以后方可进城,静静的等待预示着一个不眠之夜的来临。
中午12点熏显示中心郑姚生老师与两名工人就早早地来到新生圩码头。办理完提货、出关等手续,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是12个40英尺长的大型集装箱(内含87个巨大的木箱),总重量77吨,每个木箱平均约3米长、2米宽、2米高,(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