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导航
- 昆曲为什么能成为世界首批“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摘要: 昆曲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但是在中国仍有许多人不了解
- 国家级剧院———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
摘要: 位于南京朝天宫2号江宁府学的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是江苏省从事昆剧艺术研究、创作、表演的专业剧院。因昆剧先天具有的高
- 文化巨人汤显祖与《牡丹亭》
摘要: 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士。江西临川人。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八月十四日,即1550年9月24日出生于江西抚州府临川县城东
- 东南风
摘要: 第241期
- 百戏之祖———昆曲
摘要: 昆剧原称昆曲(又称昆山腔),起源于元末江苏的昆山和苏州一带。明代中叶,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吸收了海盐腔,余姚腔、戈阳腔
- 东南大学首届“中国文化节”暨“昆曲传播月”系列精品活动(昆曲部分)
摘要:
- 超越生死的梦与情
摘要: 5月18日,江苏省昆剧院的精华版《牡丹亭》将在我校上演。为了了解精华版《牡丹亭》的艺术特色,记者采访了江苏省昆剧院资



超越生死的梦与情
———编剧张弘谈精华版《牡丹亭》的创作特色
期次:第957期
5月18日,江苏省昆剧院的精华版《牡丹亭》将在我校上演。为了了解精华版《牡丹亭》的艺术特色,记者采访了江苏省昆剧院资深编剧、国家一级编剧、精华版《牡丹亭》改编者张弘。
张弘改编或创作的剧本被搬上舞台有:昆曲《桃花扇》、《白罗衫》、《西施》、《唐伯虎传奇》、精华版《牡丹亭》上、下本,另有戏曲剧本《泥人》、《瞎子阿炳》、《纸船》和《柳毅传书》等被地方剧团搬演。其剧目曾获得“文华”新剧目奖、中国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田汉戏剧奖”。
据张弘介绍,江苏省昆剧院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曾分别推出过精简本《牡丹亭》上本及下本《还魂记》,前者主要突出女主角杜丽娘的戏,由著名演员张继青主演,堪称精典;后者则主要突出了男主角柳梦梅,由石小梅主演。此次再排,以杜、柳二人的爱情为主线,表现了杜丽娘为爱情而死、又为爱情而生的美好情感。在风格上力图保留昆剧传统意蕴,同时彰显南昆风格。
谈及剧本的改编过程,编剧张弘感慨良多。他说,明代汤显祖的名剧《牡丹亭》是体现昆曲剧种特征的代表性经典传世剧目。《牡丹亭》问世400年来,对《牡丹亭》的改编与搬演始终没有间断过,不同剧种对《牡丹亭》全剧55出进行选择改编的各种折子戏更是灿若星辰。近年《牡丹亭》甚至在大洋彼岸演出。然而,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艺术家们,都有各自关注的角度,从而形成了各自的版本。此次重新改编的《牡丹亭》,早在五年前就已经开始缜密构思。改编过程中,全剧主要突出杜丽娘与柳梦梅二人之间的“情”与“梦”。在内容的取舍上,重在保留全剧的精华和特色,对于在一般戏剧中经常出现的一些情节,如“闺塾”、“圆驾”等内容不再保留,因此将全剧的时间压缩在5小时左右。另外,对于柳梦梅得知杜丽娘已经是鬼之后的恐惧,以及柳梦梅掘坟手法等细节的处理上,则进行了合理虚化,以情推理,这不仅与汤显祖一连串浪漫主义的奇思幻想一脉相承,而且更加突出了杜丽娘因情而死又为情而生、柳杜之爱超越生死的感人场景。精华版《牡丹亭》全剧充分表现了南昆纤细精巧、色彩淡雅、温柔婉约的江南情调和艺术特色,让观众充分体验正宗传统昆曲之魅力。精华版《牡丹亭》剧本得到了国内戏剧专家的广泛认可。
江苏省昆剧院演出的精华版《牡丹亭》,上本分为肃苑、惊梦、寻梦、言怀、写真、诊崇、离魂共七出,下本分为冥判、叫画、幽媾、旁疑、冥誓、回生六出。国家一级演员、首届中国昆剧青年演员交流演出“兰花最佳表演奖”获得者孔爱萍扮演杜丽娘,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江苏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石小梅扮演柳梦梅。(郑立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