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导航
- 沈炯副校长展望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工作新局面
摘要: 在大会主题报告阶段,沈炯副校长做了《总结经验,务实创新,形成特色,开创东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工作新局面》的主题报告
- 易红校长对我校人文学科发展提出四点希望
摘要: 在11月5日召开的东南大学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工作会议上,易红校长指出,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有两项,一是回顾我校人文社会
- 创新发展理念破解社科发展难题
摘要: 我们要善于把握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哲学社会科学是研究和探索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的科学。它的本质属性是价值
- 树立信心、担负使命,推动我校人文学科更好更快发展
摘要: 在11月5日下午的闭幕式上,胡凌云书记在总结讲话中指出,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工作会议,是在学校启动制定“十二五”发展



胡凌云书记寄语人文学科
树立信心、担负使命,推动我校人文学科更好更快发展
期次:第1105期
在11 月5 日下午的闭幕式上,胡 凌云书记在总结讲话中指出,首届人 文社会科学科研工作会议,是在学校 启动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之际召开 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的 目的是进一步凝聚人文社科合力、努 力打造人文社科特色、切实完善人文 社科发展体系、大力促进人文社科发 展,为加快国内外知名高水平研究型 大学建设进程作出更大贡献。他说,若 干年后我们再回头看这次会议,相信 对推动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应该会 有里程碑的意义。
胡凌云书记分别就认清我校文科 发展的重要性、树立信心、把握发展着 力点和建设良好发展环境等四个方面 的问题做了具体阐述。
胡书记强调,人文社会科学承担 着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 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责,使命重 大而崇高。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 不仅要求我们吸收一切人类文明的优 秀成果,同时还要积极创造中国自己 的文化成果,积极地影响外部世界,争 取和扩大文化发言权,形成文化软实 力,真正立足于世界强国之林。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事业,急需我们的人文社会科学工作 者以超常的勇气、敏锐的思维、前瞻的 眼光,努力研究新形势下具有全局性、 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形成有深 度、有分量、有说服力的成果,更好地 为政府决策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现代 化建设服务。
胡书记指出,我校人文社会科学 从马列主义教研室起步,经过近三十 年的建设,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具有 了相当的基础,发展的大框架基本形 成,学科结构日益优化,这个成绩的取 得和局面的形成来之不易,希望大家 倍加珍惜。他认为,我校人文学科现在 遇到的困难,是发展中的困难,是如何 在已有积累的基础上实现更快更好发 展的问题,对这一点,大家要有正确的 认识,对前景要充满信心。希望文科的 各位同志一定不能把自己的位置低估 了,不能把自己的要求放低了。要把握 后发优势,按照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 大学的建设要求,努力办出特色、办出 水平。
就如何把握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发 展的着力点问题,胡书记提出了三点 要求:一是,对学科发展做好顶层设 计。关键是学科布局和结构调整。要借 助这次文科科研大会,集中大家的智 慧,认真做好“十二五”人文社会科学 发展规划,明确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 期文科发展的方向、目标、思路。二是 文科自身要进一步开拓创新,“有特 色、上水平”,这是国家对我们这类重 点大学的明确要求,也是我们对所有 学科的要求。“有为才能有位”。三是要 集成利用好各类资源,通过与兄弟学 科的交叉融合,主动参与到学校创新 平台建设中,争取借力发展,充分利用 学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文科发展 打造更加宽阔坚实的平台。
胡凌云书记最后说,从学科特点来 说,建设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发 展环境极为重要。当前,一是要营造和 谐的大环境,学校上下应该给人文社会 科学学科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包容、 健康的环境,满腔热情地去鼓励和支持 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各学科要相互了 解、理解和支持。我们发展人文社会科 学,一定要按照学科的发展规律办事, 不要一把刀、一条线、一个杠杠把所有 的学科都弄成一个样子。文科发展也必 须走“以服务为宗旨,以贡献求发展”的 道路,只有你的成果更多地获得社会认 可,才能产生更大的影响,赢得更多的 支持。二是要营造和谐的院(系)环境, 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和谐,一个是文科各 院(系)之间的和谐,大家要为学校文科 的壮大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支撑; 再一个是院(系)内部的和谐,要努力为 教师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尊重文科教 师的个性,坚持学术民主、尊重学术自 由,尽可能减少行政管理对学术的干 预。总的来说,就是要让大家能够心情 舒畅地做学问、做成学问、做好学问,从 而推动我们人文社会科学的更好更快 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