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导航
- 沈炯副校长展望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工作新局面
摘要: 在大会主题报告阶段,沈炯副校长做了《总结经验,务实创新,形成特色,开创东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工作新局面》的主题报告
- 易红校长对我校人文学科发展提出四点希望
摘要: 在11月5日召开的东南大学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工作会议上,易红校长指出,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有两项,一是回顾我校人文社会
- 创新发展理念破解社科发展难题
摘要: 我们要善于把握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哲学社会科学是研究和探索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的科学。它的本质属性是价值
- 树立信心、担负使命,推动我校人文学科更好更快发展
摘要: 在11月5日下午的闭幕式上,胡凌云书记在总结讲话中指出,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工作会议,是在学校启动制定“十二五”发展



沈炯副校长展望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工作新局面
期次:第1105期
在大会主题报告阶段,沈炯副校 长做了《总结经验,务实创新,形成特 色,开创东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科研 工作新局面》的主题报告。报告中,他 指出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我 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工作的发展历 程,总结成绩、经验与不足;研讨和规 范我校人文社科科研系列管理办法, 探讨进一步挖掘科研潜力、健全我校 人文社科科研工作的管理体制,为人 文社科事业的有序发展夯实基础;分 析我校人文社科科研工作发展的资源 和条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动员广大 教师和科研人员鼓足干劲,积极探索 我校发展人文社科的新思维、新办法, 打破常规,打造特色,为学校制定“十 二五”人文社科规划做好前期准备。
会上,他首先总结了我校人文社 会科学科研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经验 与不足。目前,我校人文社科事业发 展迅速,人文社科科研工作取得了长 足进步和丰硕成果。高水平项目立项 数逐年攀升,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有 所突破,软科学研究初具优势;人文社 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 展;高水平论文和专著不断增加,标志 性科研成果相继涌现;国际交流日益 频繁,合作研究平稳推进;应用研究不 断加强,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建设成效 显著。而以上成绩的取得,主要归因于 以下几个因素:(一)高度重视人文社 科科研工作,尊重人文社科研究规律, 鼓励交叉融合和特色发展。(二)坚持 国家项目导向,项目、基地、人才全面 协调发展。(三)面向国家和社会需求, 积极跟踪人文社科科研发展趋势。 (四)广泛动员,精心组织,科学管理, 强化服务。
他指出,下一阶段我校人文社会 科学科研工作的战略重点是:(一)进 一步发挥工科优势,促进交叉融合, 强化科研特色,有效培育我校人文社 科科研新的增长点;(二)进一步规划 和建设我校人文社科科研平台,努力 发挥现有平台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构 筑布局合理的文科科研平台体系; (三)进一步发挥国家项目引领作用, 全面提升我校人文社科科研水平,努 力推出标志性人文社科科研成果; (四)进一步推动学科交叉的特色研 究,积极鼓励参与和地方经济社会发 展相适应的应用研究,努力形成我校 人文社科科研工作的比较优势。
他说,为了切实推进我校人文社 会科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战略重 点的贯彻执行,学校将本着统筹规划、 完善制度、加大投入、重点培育的基本 指导思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积极配合“十二五”发展战略的制 定工作,统筹规划,精心设计,开创我 校人文社科科研工作新局面;(二)加 强制度建设,健全管理体系,推进我校 人文社科科研工作快速、有序、规范发 展;(三)加大投入,为人文社会科学科 研工作提供资源保障;(四)推动人文 社科科研创新体系建设,培育一批重 大项目,遴选一批优秀人才,规划和建 设一批校级重点科研基地;(五)加快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造推进人文社 科科研工作的良好氛围。
最后,他强调,人文社会科学科研 工作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前进道 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应更加关注社 会现实,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注人文 关怀和人文价值。人文社科科研工作 者应以天下为己任,关注人与自然、经 济、环境、社会、科学、文化之间的关系 和协调互动规律,思考人类社会未来 走向,提供现实的精神导向和科学有 效的解决方案,促进人类文明的持续、 协调和全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