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导航
- 沈炯副校长展望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工作新局面
摘要: 在大会主题报告阶段,沈炯副校长做了《总结经验,务实创新,形成特色,开创东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工作新局面》的主题报告
- 易红校长对我校人文学科发展提出四点希望
摘要: 在11月5日召开的东南大学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工作会议上,易红校长指出,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有两项,一是回顾我校人文社会
- 创新发展理念破解社科发展难题
摘要: 我们要善于把握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哲学社会科学是研究和探索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的科学。它的本质属性是价值
- 树立信心、担负使命,推动我校人文学科更好更快发展
摘要: 在11月5日下午的闭幕式上,胡凌云书记在总结讲话中指出,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工作会议,是在学校启动制定“十二五”发展



创新发展理念破解社科发展难题
期次:第1105期 作者: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张东刚
我们要善于把握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 发展规律。哲学社会科学是研究和探索人 类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的科学。它的本 质属性是价值性和科学性的辩证统一。显 著特点表现为继承性、实践性、时代性、民 族性、国际性。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 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为社会功能。因 此,我们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要善 于把握科学性、坚持实践性、体现时代性、 富于创造性。
同时,我们还要创新高校哲学社会科 学的发展理念。要树立质量第一、服务社 会、扩大开放、统筹兼顾的理念。
当前,我们要破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 的发展难题,必须推进科研组织创新,推进 科研方法创新,加强研究成果转化,改进科 研评价制度,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
而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质 量,有五大目标,一是理论创新能力不断增 强,基础研究更加巩固。二是应用对策研究 显著增强,咨政育人和服务社会水平明显 提高。三是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领域和深度 不断拓展,国际影响力大幅度提升。四是人 才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结构日趋优化。 五是基础条件和信息化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就要努力做到 以下九个方面: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发挥马克思主 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对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 引领和推动作用,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切实提高高校马克 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育普及水平,着力构建以当代中国马 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 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2. 以研究解决重大问 题和推进方法创新为导向,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术队伍、 构筑研究高地,努力构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平台 体系。3.遵循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特点和规律,加大研究投 入,培育学术精品,加强成果转化,努力构建团队攻关研究 与个人自由探索并重的科研项目体系。4.以信息化为手段, 进一步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功能 完善、方便快捷、资源共享、保障有力的条件支撑体系。5.大 力实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战略,推动中国高校哲学社 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6.建立高校哲学社 会科学研究经费稳定增长机制,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经费资 助体制。7.培育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创新团队,加强哲学社会 科学人才队伍建设。8.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研究评价体系, 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环境和生态。9.完善科 研体制,以管理创新服务学术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