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10-12-26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瑞珏之死

    摘要:  读完《家》,感觉它跟《红楼梦》有些相似。同样有着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同样描写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黑暗与破落。同样有着尔虞

  • 心远地自偏

    摘要: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

  • 真善美读书写作活动选萃

    摘要:  科技和人文是优秀人才腾飞的双翼。在培养“卓越化、个性化、国际化”综合创新性人才的道路上,除了要重视大学生理工科知识的

  • 《韩非子》中的用人之道

    摘要:  古有“半本论语治天下”之说。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却撰文《半部韩非治天下》。治天下者,管理也。本文将从四个方面简

放大 缩小 默认

《韩非子》中的用人之道

崔翰韬

   期次:第1139期   


  古有“半本论语治天下”之说。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却撰文《半部韩非治天下》。治天下者,管理也。本文将从四个方面简要介绍博大精神的法家思想在人才管理方面的思想,以及对现代人才培养的启示。
  《韩非子》一书收录了韩非的主要著作。据司马迁《史记·韩非列传》记载,“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既为韩国王室诸公子之一,韩非必藏深宫而不露,也就没有机会直接与平民百姓接触,更不用说效仿孔子细听“两小儿辩日”,故韩非的所思所想不外乎是如何维护君王地位的巩固和权势的独尊。可见,煊赫的家室背景对他的学术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吸取商鞅等人成果,修正前期法家经验的偏颇,形成了全套以“法”为核心的法学理论,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
  身处权力斗争的漩涡中,耳闻目见无数尔虞我诈、钩心斗角,韩非谙熟黑暗的官场,结合自身的经验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人才理论。作为现代人的我们,若能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与现代社会实践相结合,必会对现今的人才管理产生许多指导作用。
  法家思想先驱管子首先提出“圣人治吏而不治民”。韩非子沿袭了这一思想,“闻有吏虽乱而有独善之民,不闻有乱民而有独治之吏,故明主治吏不治民”(《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明君之道,使智者虑,而君因以断事,故君不穷于智;贤者救其才,君因而以任之,故君不穷于能”(《主道》)。他认为,作为社会的最高层管理者,君主不应“事必躬亲”,因为君王的智慧和精力也是有限的。只有充分发挥手下人的才干,通过选派、任命官吏,形成从上到下的垂直管理体系,才能治理好国家。至此,韩非子提出了具有自己独到见解的用人方法面向基层韩非子说:“贤能之士,或在山林薮洋岩穴之间,或在囵同缧绁缠索之中,或在割烹刍牧贩牛之事,然明主不羞其卑贱也。”其意为:大凡贤能之士多产生于卑贱贫苦之人中,只有独具慧眼的明君才能发现、提拔、任用他们。“明主不羞其卑贱也,以其能,……从而举之”(《说疑》)。国家的行政人才一定要出自地方官员,军队的将领一定要从前线的士兵里挑选。不能搞论资排辈,更不能以出身、背景等作为人才选拔的根据。这在现代社会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只有坚持面向基层的人才选拔原则,国家、事业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因人任事
  韩非子认为,任命某人之前,需要考核其是否具有适应该职位的能力。这种考核应该以对口为标准,而不能以其他能力代替。他批评商鞅“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两首者爵两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的做法,指出如果让斩首者当医生和工匠,“则屋不成而病不已”。理由在于“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齐药也,而以斩首之功为之,则不当其能。”历史证明,在秦王朝区区的15年中,这种以军功封爵的制度,造成了从上到下管理阶层的混乱,加速了秦王朝的崩溃。所以斩首多少与官职任命完全是两码事,不能相互代替。
            唯贤是用
  《说疑》中讲,“举内不避亲,举外不避仇”。用人需要用统一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有才能。相较而言,举内不避亲似乎不难,而举外不避仇则需要非凡的胆识和不计个人恩怨、以大局为重的气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中论述了通过赏罚得当了结私恩私怨,其中记载了解狐不计个人恩怨推荐简主为相的故事。当简主知道此事后,以为他与解狐的恩怨已经了结,便登门拜谢。解狐见到简主后,拉开弓追着他,说道:“我推荐你,因为这是公事,你能担当起这样的重任。我恨你,这是我们的个人恩怨。我不应该因为个人恩怨而埋没了你。”故私怨不入公门。反过来也说明解狐是一个高尚的人。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推举贤德的人。
            一官一职
  韩非子认为,官吏之间分工应该明确。一官一职,精兵简政是重要的原则。“家二贵,事乃无功;夫妻持政,子无适从。”(《扬权》)。任用官吏时,应当提前明确分工与各自的权利与职责,使之各司其职。国家上下不设重复的官职,不设兼职之官,力求一官一职,一职一官,精减机构,提高工作效率。在任命了一个官员以后,应该给以足够的信任,不再让其他位置的人对之施加干涉,使官员能在足够大的空间里充分发挥自己在管理方面的才能;又应使之独自对上司负责,人主之过,在己任臣矣,又必反与其不任者备之”(《南面》),别人不得干涉。
  诚然,韩非子作为距今两千多年的思想家,其管理思想难免有时代的局限性留下的烙印。而且,对“人性善”的忽略与对权势的过分迷信,只承认人的物质利益,忽视了人的精神需求,是法家理论的致命伤(对权力不加限制必然会导致权力的滥用)。但无论如何,韩非子的管理思想精髓即使站在当代人的角度来看仍具有很强的可借鉴性。它不仅是中国后来管理思想产生和发展的起源,也为我们解决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世纪下的管理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