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住在部队大院,每周都可以看一部电影,在正片放映之前,总会有一小段的纪录片加演,我们小孩子戏称那是“假演”,从不在意那几分钟。如今岁月痴长几十年,开始喜欢看纪录片了,今天便在《花开东南》这个版块连载了近三年后,结束之时,我也来一小段儿加演,时髦的说法,“番外号”。
《花开东南》怎么开始的呢?2017年暑假,我在美国一所文理学院周围小住数日。校园大小与我们的湖区相似,花草不但丰富,而且处处皆景。回来后,喜爱植物与拍照的我便做了本小册子,开学后嘚瑟地给C老师。她翻看之后建议我将学校的植物也拍拍,“可以尝试在我们校报上连载呢。”C老师还欣然提名,美其曰:“花开东南”。
在极少知道读者观感的状态中,在“盲目”的自信里,在校报编辑们的极大信任下,我如此坚定“霸住”第八版的一隅,完成了三年的校园花草连载,75期,100余种开花植物,四牌楼、九龙湖、丁家桥三个校区的主要景观植物基本都登出了。
“还有未登出的植物吗?”有,还有很多。“那继续?”不了。“为何?”余下的,喜欢的人自会去看。
三年的时间,不算短,C老师说研究生都该毕业了,我则认为自己是大专。对植物学,我完全是门外汉,仅仅是因为有兴趣,十几年前才开始了对植物的观察与拍照,真正的凝练方向与总结则是连载的这三年。在流媒体铺天盖地的时代,报纸是多么的传统与小众啊。然而,就是如此静默的一角在鼓舞着,让我完成了多年来不曾完成的任务,也治愈了自己那不可救药的“完美主义拖延症”。十天一期的报纸,交稿的时间看似不长不短,但希望以最佳的状态呈现给读者,定目录、选植物、去拍照、改文字,都要几经反复,真是“上了贼船,你就下不来了。”但此时此刻,我发自内心地想说:感谢这条船,感谢驾驶这条船的编辑们。
我爱植物,几乎走遍了南京的植物园、公园和大学校园,一些大街小巷还反复地去过,即便外出游玩,也喜欢去当地的植物园和大学校园去看看。可以说,植物给了我人生的方向。此时,我能说出的点滴远不及植物带给我的种种,虽然我很渴望将它们倾诉与你。
在植物观看的过程中,我从一棵树的花、叶、果,逐步扩展到一片林的景观美,四时的变化令人真切感受到时间的流逝。我从对花的观看,逐渐打开了诗词、画作、文学、展览、装饰的窗。站在大自然的门口,我已看到了各种登峰造极的美、生命的高贵与澎湃的激情。在《花开东南》开篇,我列举了植物能带给人的十余种“好处”,而今,还应加上一些:它带给我的还有敏锐的观察与温柔的内心。“天上的星星摘不到,地上的花朵却可以触碰。”植物能以不可思议的方式改变人。
看了十年的植物,还有可看的吗?昨天,我漫步在玄武湖的柳岸,冬日的斜阳将树影透照在绿荫上,草丛中有琥珀色的微光,那是银杏有些干枯的果壳。再抬头,发现柳丝竟是金光闪闪,徐志摩写的康桥,莫非在冬季?想到东北人爱吃的拔丝地瓜,这柳枝上的拔丝,想来也是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