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1 月 3 日,2020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东南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项目 《中国城镇建筑遗产多尺度保护理论、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这是我国建筑学领域首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该项目就全球共同面临的城镇建筑遗产的多尺度连续、 本体复杂广泛和环境多样的特性, 如何进行整体和科学保护这一重大挑战和技术难题提出了中国答案。
本次东南大学共有 6 个项目获奖。 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科技大奖 2 项,除《中国城镇建筑遗产多尺度保护理论、关键技术及应用》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外,东南大学牵头的另一项目《高压智能功率驱动芯片设计及制备的关键技术与应用》荣获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该项目成果实现了我国高压智能功率驱动芯片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可控并服务全球的重要转变。 此外,东南大学参与项目获奖另 4 项,包括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各 1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 项。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王建国院士牵头的《中国城镇建筑遗产多尺度保护理论、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致力解决当前全球城镇建筑遗产保护领域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项目由王建国院士和崔愷院士领衔, 东南大学、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故宫博物院、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等七家单位共同完成。
《中国城镇建筑遗产多尺度保护理论、关键技术及应用》 项目针对以往城镇建筑遗产保护与城镇规划建设分离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全方位和多尺度的研究。 项目团队经过合作科技攻关, 建立了一套较为整体的系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基于城市-街区-建筑遗产多尺度连续性的城镇建筑遗产保护理论和技术体系, 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项目组首次揭示了城镇建筑遗产多尺度保护的内在机理, 建立了城镇建筑遗产整体保护的理论模型, 突破了城镇建筑遗产“多尺度”保护的关键技术瓶颈,创建了历史城市与本土建筑设计新旧共生的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很好地解决了城镇建筑文化遗产保护、 传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实现了历史环境下本土建筑设计的文化传承和当代创新。
《中国城镇建筑遗产多尺度保护理论、关键技术及应用》 相关成果在 31 个省级区划行政单位的工程实践中得到应用, 涉及300 余项城镇建筑遗产。 项目曾助力中国城镇建筑遗产保护实现重大跨越,支撑了 2 项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申报, 并应用于北京、广州、 南京、 杭州等 16 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3 个世界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8 个历史街区以及 11 个遗址保护建筑项目。 项目成果还应用于缅甸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孙伟锋教授牵头的 《高压智能功率驱动芯片设计及制备的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致力解决高压智能功率驱动芯片设计与制备的核心技术难题。 功率芯片是功率电子系统的“核芯”,广泛应用于智能制造、新能源交通、电力装备、智能家居等领域,是国家新基建部署和实施的底层保障与基础支撑。 当前全球功率半导体芯片市场规模超 400 亿美元,其中中国占比超 1/3。 从 2009 年起,孙伟锋教授团队围绕技术难题深入开展理论研究。 项目组还与无锡华润上华科技有限公司、 无锡芯朋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和无锡新洁能股份有限公司长期深度合作,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在浮置衬底高低压兼容技术、低损耗功率器件技术、抗瞬时电冲击智能电路技术和高功率密度集成互联技术等四方面取得系列创新发明, 构建了高压智能功率驱动芯片设计与制备的技术体系,设计并制备了 80 余款高压智能功率驱动芯片,被 100 余家国内外公司采用。 目前,研制的芯片已应用于“世(下转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