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下午,医学院开展“东南大学医学院教育思想大讨论系列活动—怎样成为最好的医学生交流会”。副校长邱海波结合其成长经历,特别是近年来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所见所闻所想与同学们交流互动。医学院相关负责人及近百名本科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中国和世界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正日益走近国际舞台的中央。从全球角度看,我们应胸怀两个大局,把握国之大者,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学习和工作,让中国更早步入全球科学前列。邱海波列举了全世界感染新冠肺炎疫情及死亡率情况,他指出,我们国家在疫情防控中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遗余力对新冠肺炎病人进行救治。以这次他援助西藏拉萨为例,为了救治病人,国家可以说是不惜代价,包括使用非常昂贵的抗体治疗方法。当然,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广人稀,给病人的救治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和挑战。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为了防止医疗挤兑,“动态清零”目前仍是我们的防控策略,对中国而言,“早发现、早控制、早治疗”仍是目前最为合适的办法。
历史上的疫情和当下 邱海波从人类历史上的几次疫情谈起,尤其以黑死病的肆虐对欧洲大陆的文化、艺术的影响来引出了如今的新冠疫情对我们学习生活的多方面的改变。他希望我们在“最好的时代成为最好的医学生”,能够做到不仅仅停留在书本和某一具体的疾病,应该要怀有对于整个医学、整个中国的大局观。这样的大局观要求我们不再将自己看作一名学生,而是 “在进入学院的第一天就应该把自己真正视作一名医生,一名面对疫情敢于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医学生”,做到“以吾所学,尽吾所能,薪火相传”。
科研与我们 在大多数人眼里,以邱海波为代表的广大医务工作者是伟大的英雄和“逆行者”。然而在邱海波眼里,医生的职责就是治病救人,医生坚守的位置就是在病人身边,所以他认为这样的行为并不是“逆行”,是职业要求,是医护人员内心的方向,是挡在死神和患者之间的 “顺行者”。“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是邱海波非常喜欢的一句话。作为一名医学生,同学们应该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疫情当前,向病人的奔赴是对于希波拉底誓言的坚守。同时,他也希望同学们认识到疫情的残酷,思考如何进行疫情防控,关键点是什么,做到在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只有这样,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
“Science is not free”,科学的进步需要“吹哨人”。这意味着科学探索过程中甚至可能会面对非议和舆论谴责,然而为了证明科学的真理和推动医学的进步,科研工作应该贯穿医学生生涯的始终并且也是大家难以推卸的责任。邱海波认为做科研的出发点不是追求功利和名誉,更多的是对患者的关怀,医学的科研的最终目的是用于临床—造福于患者,只要是秉承着这样的信念相信我们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科研兴趣所在。在这样最好的时代,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他鼓励我们跳出单一的模式,不仅停留在课本,去自己探索、开拓,不需要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在课本之外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