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07-04-05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读水调歌头

    摘要:  (上接一版)年,往事惆怅,听见甲午败耗,滂沱之语,也必然是纪实。  余先生的一代,因事难嗣后年年有事故,终于七七事变

  • 难忘的回忆

    摘要:  (上接一版)建楼,而是打算支持母校培养人才。我以为他只是想设立奖学金,奖励优秀学生,便向他介绍一些校友和企业在学校设

  • 永远的精神财富

    摘要:  余纪中学长离开我们已经五载,老人家虽然走了,但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1995年春天,是他去台后首次回母校南京四牌楼东南

  • 感谢华英,感谢余老学长

    摘要:  获得华英基金的资助是我人生的一次重大机遇,也是我的莫大荣幸,在此我诚挚感谢余老学长设立此基金的慷慨无私之举。本人与老

放大 缩小 默认

难忘的回忆

   期次:第1025期   



  (上接一版)建楼,而是打算支持母校培养人才。我以为他只是想设立奖学金,奖励优秀学生,便向他介绍一些校友和企业在学校设立奖学金的情况,而且我考虑到余先生不久前已捐巨资帮助母校修葺大礼堂,这一次不应该提出太高的要求,便强调奖励一个学生2-3千元人民币就够多了,每年所需奖金则根据奖励人数多少而定。余先生最后向我表示他这一次支持的金额将会是比较大的,并交代我此事暂时不要声扬,待他研究确定方案后再对外宣布。此次谈话后我内心十分激动,感念余先生对母校的厚爱。我后来得知余先生决定捐资700万美元,设立华英文化教育基金会用以协助母校培养人才,加强国际及两岸学术交流,提升学术水平,并具体确定以高强度资助优秀教师出国进修,以及邀请国外教授来校教学等项目,此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余先生高瞻远瞩的用意和大手笔的作为。
  余纪忠先生在筹备华英文化教育基金会的过程中,除了延请杨振宁、许倬云、刘兆汉、刘遵义等著名学者成立董事会,又决定在东南大学和南京大学两所母校各设立遴选委员会,以负责向董事会推荐各奖项的候选学者,余先生希望我担任东南大学遴选委员会的召集人,我虽然感到难以胜任,但面对余先生的信任我也不能推辞,唯有在余先生和各位董事的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把工作做好。
  华英文教基金会董事会自1999年开始实施至2007年已审批9批奖助名单,共奖助我校出国访问进修学者22人;邀请来校教学专家45人,补助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学者45人;奖励留校任教的优秀资讯领域博士12人;于2001年邀请世界著名桥梁设计大师林同炎先生来校举行讲座;从2006年开始设立“华英文化系列讲座”,每年邀请人文、社会、艺术领域中的知名学者来校演讲或演出。基金会各位董事还以对学校工作提供咨询意见以及举行讲座的方式来支持学校发展。
  从以上统计数字可见,华英文教基金会设立以来帮助学校培养人才,提升学术水平已发挥巨大的作用。“华英学者”遍布信息、自动控制、土木、交通、机械、仪器、热能、电子、数学、化学等学科,他们都是因为科研和教学取得优秀成绩而得到华英文教基金会的奖助,并且都到世界一流或著名大学去访问进修。例如:美国的哈佛、MIT、康奈尔、伯克莱等大学。他们在国外访问研究期间不仅学到了新的知识和方法,开阔了视野;还结交了许多知名学者,为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开拓渠道。回校后他们都成为所在学科的学术骨干,做出了更加优异的成果。
  余纪忠先生在华英文教基金会第一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上致词说:“培植人才,科技兴邦乃为立国的大本”。“捐助基金创立华英文化教育基金会,唯一目的就是协助两所母校培养国家长期建设所需要的杰出人才。”九年的实践证明了余纪忠先生的远见卓识。余先生虽已驾鹤西去,但他的精神,他对国家、对母校的爱通过华英文教基金会还将继续存在、继续发扬。我等同仁将学习余先生的精神,继承余先生的遗志,继续把华英文教基金会的遴选工作做好,以此告慰余先生在天之灵。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