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南京“跨江”战略的不断深入,市委市政府加快跨江通道的建设力度,为浦口迅速崛起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其中浦口新城核心区位于江北副城浦口片区中部,浦口新城东南部滨江,与河西新城隔江相望。南京青奥体育公园位于南京市浦口新城核心区西北角,纬七路过江隧道出口以南、临江路以东、城南河路以北、滨江大道以西、横跨城南河,用地面积约1000亩。从奥体中心经纬七路过江隧道至此地点约24公里,约25分钟车程。该用地范围地理位置好,交通便利,有山有水,生态环境良好,规划条件优越,在此建设南京青奥体育公园,符合青奥会要求,留下青奥遗产将惠及南京市民。
南京青奥体育公园与河西的奥体轴线、青奥轴线、商业休闲轴线遥相呼应,未来将构筑南京市市民文化、体育中心。本次规划设计力图打造集竞技、培训、市民健身、休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体育中心,使之成为浦口新城核心区重要的城市节点及浦口新城的地标建筑。
青奥体育公园规划设计的国际竞赛始于2011年8月,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规划方案通过多轮的比选、优化,最终确定为实施方案,并获得2014年青奥会体育比赛场馆与青奥培训基地的建筑单体设计。
该规划的设计理念首先是体现青年人的充满活力的特点,表现与江、河“水”的关系,因此本次的规划调整在布局结构、建筑造型上紧扣这个主题,通过富有流动感和张力的曲线,把“波浪”“潮涌”“水滴”等自然造型抽象成为场地和建筑的规划设计元素。其次,通过轮船造型的标志性建筑寓意长江之舟,要体现青年人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拼搏精神。规划中的滨江船型青奥赛场辅助用房如同巨型邮轮在长江上破浪航行,曲线形的跨河步行桥犹如涌动的长江潮水在轻轻地拍打江岸,而堤坝内外的休闲运动场地则象一滴滴溅起的浪花撒布在青奥公园内。另外,市级体育中心的体育场馆犹如长江之中的一片水涡,通过水纹状的大平台与跨河步行桥相连,与河对岸“长江之舟”造型意向的青奥赛场辅助用房遥相呼应,“青春活力、潮涌浦口”的规划理念一气呵成,充分发挥了临江靠河的独特场地特征和独具特色的“水文化”。
规划合理设置青奥体育公园“五加三”的功能布局,通过整合场地的地形高差,拉近建筑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建设时序叠加、垂直空间叠加和平面功能叠加的办法,为地块节省大量的室外用地,真正实现体育“公园”环境所需要的景观空间,符合土地“节约”型的青奥理念。青奥体育公园共有五个功能区和三个建筑综合体,五功能区分别为A地块的青奥赛场封闭区(赛后青奥培训基地)、体育公园开放区、青奥配套居住区以及B地块市级体育中心开放区、配套酒店服务区,建筑综合体分别是A地块以青奥赛场辅助用房、配套服务、健身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商业综合体、青奥培训基地内集教学、后勤、训练为一体的学校综合体以及B地块市级体育中心内体育馆、体育场、商业配套、健身休闲为一体的体育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