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17-03-20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服饰

    摘要:  娘惹服饰又叫“卡芭雅”,它是在传统的南洋马来西亚服饰的基础上,加上了独具中国风格的花边,又添了富有西欧风格的低胸衬肩

  • 语言

    摘要:  由于与当地居民通婚,峇峇娘惹族群发展出了自己的一类语言,即峇峇话。峇峇话,并非外界认为的和福建方言一模一样,而是在使

  • 美食

    摘要:  中国有句古话叫“民以食为天”,对于身在异国他乡的人们,运用当地的食材,凭借对故土气息的些许记忆,烹饪一道带有家乡风味

  • 建筑

    摘要:  峇峇娘惹民族简介峇峇娘惹(Baba-Nyonya)是15世纪初期移居到马六甲、印尼和新加坡一带的大明国华人的后裔。中

  • 东大学子赴马参与2016(马六甲)世界闽南文化节、第一届峇峇娘惹文化研习营

    摘要:  本报讯2016年10月,马来西亚古城马六甲因举办2016世界闽南文化节而变得热闹非凡。东南大学作为本次活动受邀高校之

放大 缩小 默认

语言

   期次:第1336期   


  由于与当地居民通婚,峇峇娘惹族群发展出了自己的一类语言,即峇峇话。峇峇话,并非外界认为的和福建方言一模一样,而是在使用汉语语法的同时掺杂不同的语言。依地区不同,掺杂使用马来语与泰语词汇的比例也随之不同。峇峇话其实是闽粤方言与马来语的融合变种,是一种混合语言。这种语言在词汇和语法上具有闽粤方言的明显特点,但是也借用了相当数量马来语的词汇和习语,甚至对一些马来语借用词也根据汉语的使用习惯做了较大的改变。例如“那个人”在马来语中应该是“orangitu”,峇峇话按照汉语习惯说成“ituorang”。
  峇峇话可细分为峇峇马来话和峇峇福建话。其区别在于,峇峇马来话的基本语言形式是基于马来语的,可以认为是被汉化的马来语,而峇峇福建话因为常见于槟榔屿的华人社团,也被称为“槟城福建话”,它在汉语的基本形上更多地借用了马来语中的词汇,在语音类型上也受到泰话影响,有学者认为可以把它归为汉语的一种方言。
  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马来西亚和印尼政府大力推广马来语和印尼语,这两地的峇峇话使用频率大幅降低,学习掌握这门语言的人也越来越少,峇峇话濒于绝迹。特别是年轻一辈,基本不会去学习这门语言。
  峇峇话,作为峇峇娘惹族身份象征之一,却面临着不再被使用,逐渐淡出的危机。在马来西亚,我们感受到了许多人致力于发扬峇峇娘惹文化的热情与决心,在推广峇峇娘惹文化的进程中,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峇峇话,希望也能得到重视,拾回这一别具魅力的语言文化。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廖丹媛)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