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07-04-10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国著名宇航员张福林博士访问我校

为东大学子做《太空探索的挑战》精彩演讲

   期次:第1026期   




  本报讯经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推荐和我校邀请,美国著名宇航员张福林(FranklinChang-Diaz)博士,于4月3日至5日访问我校。这也是他第一次来到南京。4月4日上午,张福林博士在校大礼堂做了一场题为《太空探索的挑战》的精彩演讲。这次活动由国际合作处和东南大学AMS研究中心主办,校文化素质教育中心和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我校副校长浦跃朴主持了演讲。在我校期间,校长易红会见了张福林博士及其家人。
  演讲中,张福林讲述了新世纪人类对火星的探索计划。他认为,火星将是人类的下一个“家”。相对月球而言,火星独特的空间位置、气候和地质状况更有可能成为人类的“移民地”。1969年“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后,人类就把火星定为下一个要远航的星球。科学家设想在火星上建立一些制造温室效应气体和臭氧的工厂,使火星大气层逐步变暖,变暖的大气会使火星极冠的冰逐渐融化成水,使火星逐渐变得适宜人类居住。科学家估计,火星地形改造大约需要一到几个世纪,才能变成和地球一样的蓝色水行星。科学家认为人类可以适应火星上的重力环境,并会相应地改变行为动作。
  张福林说,目前研制的火星探测器都没有载人,问题出在火星与地球的距离上,现有的航天器从地球到火星单程要飞行近两年。现在用于航天的化学能驱动飞船无法完成这一探测任务,人类正在研制核能驱动的宇宙飞船,用于载人火星旅行。
  在演讲最后,他还通过照片介绍了他的家人以及祖辈在中国生(下转一四版中缝)活的简况。张博士的精彩演讲吸引了大批我校师生和校外听众,讲座结束后,学生纷纷向他提问,进一步了解他的航天生活、人生经历以及对未来航天事业的预测。
  张福林博士1950年出生于哥斯达黎加。祖籍广东宝安。中学毕业后到美国。1980年被美国宇航局选为航天员。1986年1月12日乘“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首次进入太空,进行了5天的科学试验。他是美国宇航局第一位美籍华裔职业航天员。1980年他参加美国宇航局招收宇航员的甄选,从4000多名应征者中脱颖而出,1981年8月成为美国宇航局第一位华裔职业宇航员。此后,他7次入太空,出色地完成了各种任务。如今,他停留在太空上的时间已经超过1300小时,成为进入太空次数最多的华裔宇航员,而先后7次进入太空,就连美国本土宇航员也并不多见。(嵇宏)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